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從<<阿凡達>>談動畫技術的進步

聽說最新好萊塢大片<<阿凡達>>裡面的動畫技術讓人分辨不出哪裡是動畫哪裡是實景。雖然我還沒看過,但是這一天本來就注定要到來。我故意想從還沒看過片子的身份來討論這個問題。

電影原本就是以連續播放的影格欺騙人心的技術,將原本現實世界的活動再現在視覺的平面上。
因為轉為平面(終究不是立體且環繞)的原因,人們知道這只是再現的畫面而不是當下的現實世界。但是其中的運動和時間還是可以被想像和知覺,這就是電影超越其他藝術的地方。

Disney推出的動畫,進一步讓人們了解,這種運動和時間感不必建構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在動畫裡,原本只在想像中,而被認為是不符合物理和經驗的事物(如會說人話又一直施魔法的老鼠)也被我們的視覺接受。但是由於畫面的關係,我們很清楚這些都是虛構的,是"用筆畫出來"的。

但經過(尤其是日本人)的努力之下,動畫跳脫了只為超現實場景,和「好可愛」的畫面服務的地位,帶給電影界可以跳脫現實技術的先進視覺感受,除了光影之外,特別是創新的分鏡方法以及推翻對於演技要求。

在此同時,真人和動畫的合作演出(大家回味一下喬丹和兔寶寶的合作),也帶給人一種新的視野,一種利用我們的想像力將真人與非生物之間互動牽連在一起的"新/欣奇"感受。原來我們只要把動作,表情和台詞合成在同一個畫面上,我們的大腦自己可以想像出他們之間的互動關係。

電腦動畫之後開始發達,這個時候,對於動畫的各種可能性也被慢慢發掘出來。以駭客任務為例,我們可以將電影時間快轉/倒轉/慢速播放,同時多視角觀看。本來這樣做會讓人覺得不自然,不過透過那慢速子彈的軌道,我們也同時可以認同這是電影內在時間的改變,而不只是外在的播放上的技術問題。

現在才剛要講到正題…XD

在動畫帶給電影這麼多新東西的時候,觀眾仍然有自信,可以分辨電影中的特效和實景的差別,並且已此為樂

。這種樂趣其實很微妙,一方面,觀眾期待特效帶給感官的刺激,大家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很自然地說出:"啊這部片就是要去看特效的啊!";而另一方面,雖然特效不斷在求真,但是就像鋒哥說的:假動作就是要假嘛。人們在假裝真的東西裡面還是想要看出它的假,因為在這種差別之下,快感才會產生。例如,我們愛看明星臉,但是我們還是愛去挑剔這位明星臉和真的明星不同在哪,因為我們不能接受他真的和某明星長得完全一樣,如此的話就完全不有趣了,而且還很可怕。

我們其實很害怕虛擬和現實之間是無法分辨的。Seeing is believing這句話我們常聽說,以前的人會質疑,什麼才是believing呢?我們如何去相信一件事情,什麼樣地辨證和觀察才能讓我們相信一件事情。但是現在的人有另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seeing?除了現實世界的直接觀察,我們還會相信書本,電視,甚至動新聞。平面的畫面加上旁白與字幕,有時候讓我們比對於我們親眼看到的東西,還更會去相信。

這樣說出來可能會覺得這樣很可怕,但是在實際上我們是慢慢適應這種情況的。在看動新聞的時候,我們會認為就算和現實有差距,反正大概也相去不遠吧。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想說,既然分不出來實景和動畫,我們就不要分了嘛,看爽爽就好囉。畢竟我們還是知道,裡面就是有滲假的,至於哪些部分呢…不重要。

但是除了景以外,我們更注重電腦動畫畫出來的人。我們判斷的依據通常只是一句"感覺自不自然"。但這個自不自然其實是包含很多層面的觀察分析的,這種觀察分析來自我們接觸很多很多真人後歸納的統覺。至於其中是不是除了感官感受的之外,還有無法描述的類似「靈魂」的東西呢?這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分界點了…也是我們的最後一道防線…

但如果有一天我們接觸的媒體讓我們分不出來真的還是電腦畫的,甚至連平面的疆界都打破呢?我無法斷定到時候我們會怎麼面對這個情況,這也不是我想討論的重點,大家自己想像看看吧。

站在電影的立場,我還是比較關心這個情況對於電影的表演手法會有什麼改變。為何導演堅持要有如此逼真的特效結合真人來表現這部電影呢?為何不純用動畫呢?用動畫的話要多誇張都有啊。為什麼這麼不想讓特效因為不夠逼真而被看出來呢?

單就此電影來說,其實這不就正是故事的核心嗎?我們要如何分辨同類和非同類,不就像我們要怎麼分辨現實

生活和動畫一樣嗎?主角居於其中的一個過渡角色,如何去調和兩邊。我還沒看過電影,不知道導演的答案是什麼?大家看過電影的話可以思考這個問題。

但要跳開這部電影,往未來的方向討論的話,就是個困難的問題了。至少在電影還是平面的情況下,動畫除了帶給我們跳離經驗世界的震憾之外,我希望能看到的是利用這種技術, 以及現實和虛擬之間的曖昧,能帶給人們更多深省的電影手法。

(果然還是變成一篇虎頭蛇尾的文章)
(真的很想看看楊德昌如果沒死的話,會拍出什麼樣的動畫片…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