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趕鴨子上架救得了台灣醫療嗎?

  最近衛生署宣布明年開始醫學系的學制將取消第七年實習,改成六年畢業考完執照後,再以住院醫師之資格多一年PGY一般醫學實習訓練。我所看到的新聞稿中,多錯誤地指出實習醫師的醫療行為違反醫師法,但事實上醫師法本就允許實習醫師在監督下的醫療行為,衛生署欲誤導大眾的手法未免太過粗糙。另一方面,新聞也提到民眾會認為如果沒有執照的實習醫師在醫院中執行醫療業務,對病人的權益會是嚴重的損害。但接下來我就要說明,取消實習醫師制度,將是對未來所有的病人以及整個醫療體系更大的損害。

  無庸置疑地,一個好醫師必需同時具備強烈的助人熱情、豐富的學養、以及純熟的臨床技術和經驗,不可偏廢。但對於醫學生來說,他們成為好醫師前最大的難關,正是從課本中抬起頭,開始實際從病人身上學習的這一刻。課本和臨床之間的鴻溝,可不是考到一張醫師執照就一夕可飛越過去的。正因為這個過程太過困難且關鍵,如果學生沒有在受監督和保護的環境下學習,也沒有可能犯錯的權利,那他學到的將不是最好的醫療方式,而只是最保守的醫療方式。也因為這是學習成為一個好醫師的必經之路,所以每個這樣走過來的醫師,都有繼續培養後進的神聖使命,這是對於醫界的未來不可推卸之責任。

  不過現在惡劣的醫療環境讓醫師們對這樣的責任避之唯恐不及。一方面,醫師的工作量彷彿無上限地在增加,另一方面,各種醫療糾紛也不斷產生和被放大。這種情況下,叫誰還有心力指導和監督學生?還不如多增加這生產線上的勞力吧!但如果醫學生才剛從課本和無用的國考中倖存過來,馬上就進到體制和繁雜的工作中,又時時刻刻擔憂著自己是否在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可能會因為一個決定就賠上自己未來十年的薪水,這樣的醫師如何讓民眾放心?

  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我們的醫療體系在資本主義盲目追求獲利之下,轉變為一台以搾乾所有醫療人力的巨大機器,不論你受過多少專業和人文訓練,終究在進入這台機器的同時,被輾碎成純粹的零件,為了每家醫院的大老闆賣命。 當醫院從巨塔進化成巨獸,只有實習醫師有機會在他行醫即將踏出第一步之時,站在這頭巨獸的嘴前,好好看看這整個環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等到被咬進去就來不及囉! 有人也許會回問,應該是要改變醫療環境,干實習制何事?我的回答是,就因為現在的環境比過往更嚴重地破壞醫者的人格,在實習時期一窺全貌,培養宏觀視野的機會才顯得更加珍貴,未來才可能孕育出能全面處理問題的人才。醫師們都知道頭痛醫痛、腳痛醫腳是最卑劣的醫術,卻反而將這套用在自己身上,真是可笑。

  當然,我們早就知道這個政府暗渡陳倉的本領,也一眼就能看出這是既得利益者為了這正在崩壞的醫界快速灌注人力,而且找年輕人來分擔責任的把戲。但他們的理由不但蹩腳,事實上更是在加速傷害台灣的醫療環境。醫療牽涉到人性,絕不能天真地以經濟學第一課的供需曲線來思考。過度的膨漲供給量,直接犧牲的是醫療品質,也是醫護人員的人格,和病人的生命安全! 台灣醫療環境再這樣被惡搞下去,再多前署長出來哭喊醫療崩壞也不會改變台灣慘澹的未來。